初春的澎湖,風還帶點殘冬的寒意,大海卻已經隱隱透露出春天的蹤跡。潮汐起伏的海岸,在微帶暖意的陽光下,不斷閃爍著綠光。這仿佛是大自然神跡般的綠光,正是澎湖海邊的野生海菜所發出的光芒。
經過一個冬季的寒風吹拂,成長於岩岸潮間帶的野生海菜,在初春時節長出綠芽,鮮嫩的野生海菜,在溫熙春陽下隨著一波波海濤,在水中舞著誘人的姿態,反射出迷人的綠色光芒。綠波粼粼,蕩漾出冬去春來、萬物滋長的希望。
每年二月下旬到三月初,澎湖許多在地居民就會搬出塵封冬季在倉庫內的工具,到海邊去吹海風、「遛海菜」(台語),走到潮間帶採集天然海菜。在大海與太陽的照料下,這些海菜具有豐富的天然養分。採集海菜耗時又費力,採集之後需經多次清洗,先用海水、再用淡水重複滌淨細沙與碎石。少了點混濁,多了點自在,將大海的甘甜滋味淘洗出來。之後再將水分瀝乾,裝袋保存加以冷凍,便可以長久保存,成為桌上佳餚。
這項傳統在澎湖流傳已久。台灣府誌曾提到:「無田可耕、無山可樵」,貼切點出了別名菊島的澎湖的特色。島上雖然長滿了生命力旺盛的菊花,但其實土壤貧瘠不適耕種,因此島民發展出以海為田、以漁為利的傳統生活方式。早年當家中男丁出海捕魚時,婦女則來到海邊撿拾螺貝類、採集野生海菜。望著海洋,思慕著出海的家人,跟大海對話,感謝海洋的庇佑,祈禱家人早日平安歸返。於是採集食物的行為,超越了單純為了填飽肚子的生理目的,更蘊含了一種對自然深切的感恩之情,傳遞出對幸福生活的殷切想望。
雖然現在的生活環境不像早年那樣貧苦,但走到海邊,看著閃著粼粼綠光的海菜,仍舊可以感受到大海給人的悸動。就像侯麥的電影《綠光》中的傳說一樣,落日時分天際出現的一道綠光象徵着幸福。菊島海邊的綠光海菜,帶來的不僅是入口的營養滋味,還有一抹暖心的幸福感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