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DOC 微電影》峨眉麵包香/峨眉數位機會中心(峨眉 DOC)
位於台3縣峨眉鄉山邊沿側的天主教堂,完成於民國50年代,對彼時務資缺乏、住在客家山肚裡的小孩來說,教堂等於麵 粉、耶穌等於米糧。現任月眉觀光休閒產業文化協會理事長姜信鈞,回憶:「小時候,不僅曾到教堂排隊領過救濟物資,也常 在天主堂附近玩耍。」是峨眉人記憶中難以抹滅的風景。
民國78年,神父撤走,不久即成為荒廢空間,逐漸蔓草叢生。甫成立的月眉觀光休閒產業文化協會,恰好正四處找尋安穩會址 ,大家提起兒時共同的記憶,讓姜理事長不捨記憶的凋零,遂開始積極奔走。
姜理事長找了西班牙神父懇談,同意將教堂借給社區發展協會使用,於是各項計畫便在教堂的空間裡陸續進行,協會網羅的成 員有農婦、教職退休人員、畢業回鄉的年輕人,共同特點都是關心峨眉的人。
「天主堂借下來之後,也不知道要做什麼?剛好有認識一位藝術家朋友,會蓋窯。我就請楊師傅一起來協助,蓋了現在這一座 烤麵包的窯。」誤打誤撞下,曾經因為憂鬱症而低潮一段時間的楊長展師傅,因為泥水的專長參與蓋窯,後來野和姜理事長開 始學做麵包。
對麵包一竅不通的兩人,由姜理事長遠赴台北「穀類研究所」學習製作麵包技術,回來後傳授給泥水匠的楊師傅,在兩人不斷 試驗、失敗、挫折中,不願放棄地堅持半年,麵包終於出爐了。
從手工窯到手工麵包,一步一步地學習,兩位好友鄰居之間的互助與友情,讓曾幾近廢棄的峨眉天主堂,飄出了麵包香,透過 品牌經營,將小地方琢磨出光亮。
剛起步的三年,因地屬偏僻、知名度不高,客源稀少,在慘淡經營中仍堅持使用最好的原物料,「我相信這只是過程。」姜理 事長的堅持感動了許多人,竹苗輔導團隊協助拍攝故事典藏,媒體分享推廣,組織峨眉DOC學員,透過電腦網路行銷、頁面 設計以及品牌包裝,終於讓峨眉的「教堂麵包」打響知名度,常常一到假日供不應求,而獲益所得也轉注入地方文化活動,打 造大隘文化基地。
除了麵包之外,峨眉DOC將持續發展台3線景點。從教堂出發,帶著剛出窯的麵包香,沿著濃郁東方美人茶園前行,從點、線 擴大到竹苗山城面向,未來是峨眉DOC的發展期待!